娃上幼儿园哇哇大哭
娃玩滑滑梯才走开一会,娃泣不成声
事实上,孩子这并不是无理取闹,是因为将和依恋对象(主要抚养者)分开,而带来的分离焦虑,特别是在陌生的情境下更是如此。
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小孩子来说,产生焦虑感的大脑区域也负责处理生理上的痛觉。所以分离焦虑会让孩子真真切切地出现躯体上的痛苦,从而出现全身性的应激反应。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离焦虑的阶段性、发展性
分离焦虑是8~24月儿童的一种正常情绪。婴儿5~6个月开始认生,8个月对熟悉的照料者的依恋更加明显,当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婴儿常表现出明显的恐惧、戒备等反应。1岁左右,婴儿的分离焦虑明显发展。
直到当孩子们发展出客体永久性(即一个物体不见后,明白只是去了别处而非消失),并意识到父母(或其他抚养者)会回来时,分离焦虑通常会消失。孩子可以接受离开父母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情绪会越来越不受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离焦虑要如何积极应对
1.养成安全型依恋
很多研究表明, 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 容易对母亲以外的人持有信任感;与母亲分离时, 他们容易被安抚、易与陌生人接触。与之相反, 矛盾型的儿童不易被安抚, 情绪发展不稳定。
养成安全型依恋关键是:
①安全,保护孩子,包括不轻易伤害孩子的感情;
②看见,注意到孩子的情绪,不忽视他的想法;
③安慰,当孩子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要给予安慰和支持;
以上三点做到后,自然会产生保障感。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2.诉清分离的原因及时间
随着儿童语言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父母可以通过向他们解释原因、暂时性来减轻分离焦虑的影响。例如,工作时间要送孩子去奶奶家,提前与儿童沟通,解释为什么需要分开、什么时候会再见面。尽管儿童可能不会完全理解,但这种沟通有助于让他们对即将发生的分离有一定认识。
3.熟悉的环境
儿童的分离焦虑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分离时,选择熟悉的环境,或者提前熟悉环境,都是可以降低分离焦虑的反应。举例来说,在正式读幼儿园前,提前带孩子在幼儿园玩,陪同他们熟悉环境。或者上幼儿园前几天先陪读,逐渐提前离开的时间。这将有助于降低儿童的焦虑程度。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4.爱的冲击波
在儿童不得不与依恋对象分离后,其他养护者应该首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多加关爱,以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依恋的顺利转移。例如,孩子之前主要由母亲照料,与其他成员并不亲密,怕生人。但当母亲与他分离时,其他家庭成员增加了对他的关注,帮助他顺利地完成依恋的转移,也提高了他的社会交往能力。
请注意:
当强烈的分离焦虑持续到学前班、小学或以后,并干扰日常活动,可能是分离焦虑障碍。若有以下症状持续四周以上,不能缓解,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当要离开家或依恋对象时,出现过度的焦虑,甚至有躯体化症状(如胃痛、恶心)
担心发生不幸的事件,而导致和依恋对象分离(例如,走失)
出于对分离的恐惧,不愿意或者拒绝去学校或其他地方
重复做分离主题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