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手上的划伤是怎么回事?你在自残吗?
B:我习惯了这样划自己,划一下心里就感到很舒服!
A:这么矫情,有什么事过不去的?
B:我不是真的想要自杀,我只是想让你们多关注我一下!
A:你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忙吗?能不能自己懂事一点?
B:我也不想给你们增加负担的,但是没人在乎我...
孩子手上的伤口、划痕
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懂事、矫情……?
其实不然
这个很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
“非自杀性自伤”在作祟
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简称NSSI】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直接、反复地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不会致死,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且不被社会所认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可能包括割伤、烧伤、撞击、咬自己等,这些行为往往是个体在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痛苦时,采取的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
近年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数据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中的发生比例为7.5%-46.5%,在大学生中为38.9%,在成人中为4%-23%。青少年13-17岁最常见,14-15岁左右达到高峰。
为什么会出现NSSI?
01.情绪调节困难
青少年时期,个体面临的情绪变化和压力较大,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冲突、自我认同危机等,当个体感到无法用健康方式处理这些情绪时,可能会转向NSSI作为情绪释放的出口。
02.心理创伤
遭受过心理或身体虐待、忽视、丧失亲人等创伤经历的青少年,更可能通过NSSI来处理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感。
03.模仿和学习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可能通过网络等途径接触到NSSI的相关信息,从而模仿或学习这种行为。
04.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大脑化学物质不平衡等生物因素也可能增加个体进行NSSI的风险。
如何预防NSSI?
01.提升心理韧性
家长们可以建议孩子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尝试延迟对情绪的反应,分散注意力,深呼吸,或者喝水。通过写日记、书写、回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更好地自我反省。此外,表达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唱歌、听音乐、运动、画画、正念冥想等方式来释放情绪。
02.建立沟通
家长们应该以开放、非评判的态度与青少年沟通,表达关心和理解,鼓励他们分享感受。如“宝贝,你最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难过吗?”“爸爸妈妈很担心你,可以和你聊聊吗?”
03.寻求专业帮助
家长们多留意孩子是否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伤痕、情绪波动、社交退缩等迹象,这些可能是NSSI的信号。若出现以上情况应尽快寻求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04.营造支持性环境
老师和家长们应携手共同营造一个开放、接纳、支持的环境,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并给予积极支持。
05.增强社会意识
社会层面应加大对NSSI问题的宣传力度,呼吁大家提高公众意识,消除误解与偏见,建立心理咨询热线、专业服务机构等,为需要帮助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援助。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它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安全、支持的成长环境,如果家长们注意到孩子有自伤行为,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愿自伤行为不再是孩子们发声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