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当下,网络既连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悄然滋生了一种无形的暴力——网络暴力。比如刚结束的奥运会赛事里,滋生了一种只要没夺魁就会遭受恶语抨击运动员的网络现象,令人咋舌。这些网络暴力背后掩藏着什么?又会带来什么恶劣影响?
网络暴力【Cyber Bullying】,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他人进行谩骂、侮辱、诽谤、威胁等恶意攻击,造成受害者精神或情感上受创的行为。
常见的网络暴力表现形式包括:人身攻击、恶意诋毁、人肉搜索、网络谣言等。它跨越了地理界限,以虚拟身份为掩护,迅速蔓延,成为现代社会新的群体暴力问题。
网络暴力的心理机制
01.匿名效应
网络匿名形式为施暴者提供了一个面具,使得施暴者降低了自我责任感,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容易放纵自己的言行,随意释放压力与不满,忽视对他人的伤害。
02.羊群效应
在网络群体中,个体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感染,即使平时温和的人也可能在群体中变得激进,盲目从众,参与网络暴力。
03.代替性攻击
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可能遭受了某些挫折,无力解决或反抗,于是将负面情绪转嫁到网络上的无辜者。
04.去个体化
在网络环境中,施暴者容易将受害者视为一个符号,而非具体的生命,从而降低同情心,忽视受害者的感受。
05.价值观偏差
部分网络暴力参与者本身存在错误的价值观,认为攻击他人可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获得关注度和影响力。
06.偏见歧视
施暴者自身对特定群体或个人存在偏见与歧视,并将这些观点发送到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攻击,例如地域黑,看到某个特定IP的网友就会发起攻击。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0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这种情况,所以学会识别网络暴力的迹象非常重要,懂得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如关闭评论、举报恶意内容等。若不幸遭遇网络暴力,应当保持冷静,避免冲突蔓延和伤害升级。
02.寻求支持
遇到网络暴力,可以向亲朋好友寻求心理支持,通过倾诉和咨询来缓解心理压力。
03.依法维权
收集证据,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4.提高网络素养
学会理性看待网络信息,不盲目跟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
05.强化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生命。在网络上传播积极、健康的内容,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我们共同抵制网络暴力,不妨从自身做起,传递正能量,共同构建美好网络空间。